我們都只活在看得見的物質和自己所知的框架世界裡,不斷想要以科學的角度,去否定末知。
 
然而,我們所理解世界的尋常,也只是因為人類只知道這些。但「所知」卻只占宇宙中所有物質和能量總和的 5% 左右。絕大部分的人,連對這5%的所知都還相距甚遠(我也是其中一員)。而全世界科學家們也逐漸了解到,宇宙中除了暗物質之外,還存在著「看不見的能量」。
 
再生醫學專家羅伯特·蘭薩(Robert Lanza),根據量子力學和天文物理的理論,提出生物中心論的理論。他認為研究生命和死亡才是探索宇宙本質的正確方向,而意識是超前於物質宇宙的存在。也就是說,人的意識不會因為人的肉體死亡而消失,僅僅是隨著人的死亡而變換存在的位置,意識根本不是大腦的產物。
 
因為意識,才會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,時間與空間都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。蘭薩說:「人在心跳停止、血液停止流動時,即物質元素處於停頓狀態時,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,亦即除肉體活動外,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『量子訊息』,或者是說俗稱的『靈魂』。」
 
 
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羅傑.彭羅斯(Roger Penrose)博士的「生命宇宙論」推證:死亡是不存在的!如果「我」只是這副軀體,那麼我必然會死。如果我是我的意識、經驗與感官,那麼我一定不會死!這股內在能量不會因為軀體的死亡而消失,因為能量守恆是最正確無誤的科學原理之一,能量是永垂不朽的,無法製造也無法消滅。
 
可惜,我們大部分的人仍不斷想要否定或是逃避靈魂存在的意義。寧可在相對熟悉的物質世界裡,來滿足「人」這個物質的生存需求與慾望需求,在有限的人生裡不斷的輪迴各種痛苦給自己。
 
有人問我,當你走上探索身心靈旅程後,你就不會再有失望,慾望與各種痛苦的事件來找上你嗎?當然會有,因為真正的「大隱於市」,就是要在這個你來我往的關係裡,和紛紛擾擾的環境中來修煉自己的心靈合一。
 
我們也不會從此就沒有各種摩擦,但我能確定的是,這些摩擦漸漸的不會再讓我們感到痛苦,而是能看著「它」的存在,卻能不往心裡去,也不再造作出更多讓自己受苦的行為。讓不會消融的「意識本體」逐漸成長,而不是一直輪迴在生老病死與貪嗔痴的悔恨裡,浪費了這一生寶貴的學習。